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不用农药化肥 江苏戴庄蹚出生态农业新路

2023-05-21 10:08:58    来源:新华社

“这里的水稻田已经10多年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江苏镇江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指着刚下地不久的秧苗向大家介绍。临近小满时节,走进戴庄的白沙越光有机水稻种植基地,虫鸣蛙声不绝于耳。

戴庄欢迎昆虫等小动物来此“安家”。据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此前调查,村里有机稻田夏季发现动物10纲31目130种,比邻村稻田高出6倍多。近年来,还发现了野生娃娃鱼和猕猴两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群落。


(资料图片)

在农技专家看来,水稻田是一个湿地生态系统,繁多的物种形成稳定的食物链,有益于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戴庄引进螳螂卵块、青蛙,替代农药进行灭虫;引进水花生甲虫,控制水花生杂草蔓延;培育句容土蜜蜂,为果蔬授粉……“对地处丘陵地带、水网密集的村落来说,一些水生动植物及微生物能有效改善水质和土壤。”赵亚夫说。

戴庄农田里发现的部分害虫天敌。受访者供图

培育农田里的生物多样性——这正是戴庄探索生态农业的生动写照。但是,不用农药和化肥,能否保障粮食产量和效益,端牢饭碗?

当地农业部门提供的一串数字揭开谜底——戴庄化肥年施用量从17年前的亩均160斤逐步降至零,粮食亩产量稳步增至1000斤以上,亩均收益由1500元提高至6000元左右。

这样的成绩,让赵亚夫和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的镇江市农科院的专家们更加深信:不能再重走以严重破坏自然禀赋为代价,依赖农药化肥高投入、高消耗转换高产量的老路,要因地制宜蹚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农业新路。

戴庄白沙越光有机水稻种植基地航拍照片。受访者供图

十几年来,在农业部门、农技人员和农户的共同探索下,形成了戴庄生态农业发展的几件“法宝”。

第一件“法宝”是引进培育有机品种。最初,村里引进生长期短、病虫害轻、需肥量少的“越光”稻新品种,并试种成功。戴庄还引进30多种适应当地生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品种和新物种,如鲜食玉米、高粱、土种蜜蜂、梅山猪、苏禽鸡……

戴庄村民将野生娃娃鱼送至野生动物保护站。受访者供图

第二件“法宝”是采用循环种养模式。农户彭玉洪农场里循环种养的小景观引人入胜:把米酿成米酒,余下的酒糟做成黑猪饲料,黑猪粪便堆肥给桃树,散养鸡鸭穿梭在树荫下,啄食坠落的果实,鸡粪、鸭粪同样化作肥料……在戴庄,全村10.35平方公里范围实行农林结合、农牧结合,稻-草-畜禽、果-草-畜禽轮间作,呈现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规划的生态农业大景观。

据镇江市农科院研究员芮东明测算,得益于循环种养,戴庄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过去的1%左右,提升到平均2%。

第三件“法宝”是创建运营有机农业合作社。在长三角不少大型商超,原产自戴庄的有机稻米、蔬菜、米酒等农副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戴庄村党委书记、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伟超说,合作社把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创建了区域品牌,拓宽了销售渠道,帮农户端牢“生态饭碗”。

合作社成立以来,戴庄村集体收入从负债80万元逐步提高到年收入400多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达2000万元。

戴庄的稻田,目前已完成插秧。新华社记者刘宇轩摄

据统计,戴庄村年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3000元跃升至2022年的4万元。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专业务农户,绝大多数年可支配收入已达12万到15万元,与当地城镇一般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相近。

记者:刘宇轩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